文/朱晓明红股网
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是以善打硬仗、敢打恶仗、险仗而著称的二野劲旅,所属34师为二野头等主力师,是二野劲旅这个响亮称谓和12军“四个特别”光荣传统(即“特别听党话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守纪律、特别讲团结”)的直接创造者和继承者。
劲旅前身
34师的前身是1945年8月对日大反攻中成立的八路军太行军区韦(杰)支队,亦称第1支队,下辖5分区5团、48团、6分区41团。同年11月,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为16旅,旅长韦杰(6纵副司令员兼)、政委张国传,下辖第46、47、48团。1946年7月,随6纵归晋冀鲁豫野战军建制领导。1948年5月,改称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16旅,旅长尤太忠、政委邵子言。1949年2月,16旅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34师,师首长不变,各团依次改称第100、101、102团。1950年1月,34师兼重庆警备司令部。
◆旅长韦杰(6纵副司令员兼)、政委张国传。
100团为12军三大红军团之一,前身为1932年11月重建的红25军74师221团,后沿革为红28军244团、红73师217团、红75师225团、红25军224团,1934年12月并入红225团。1936年4月,红225团扩编为红15军团75师。土地革命时期,该团坚持鄂豫皖苏区斗争,参加了红25军的长征。1937年8月,红75师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。1940年2月改为八路军2纵新1旅1团,5月随旅调归129师。1943年3月,1团编入太行5分区,9月划归7分区。抗战时期,该团参加过著名的町店战斗、香城固伏击战、百团大战等。1945年8月,编入秦(基伟)向(守志)支队,11月,调归6纵16旅,改称第46团。该团基础好,作风勇猛顽强,骁勇善战,攻击力强,战斗经验丰富,有“老1团”之称,是军、师第一主力团,也是二野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团之一。
6纵组建时,老1团本来是要编进18旅,但纵队副司令员兼16旅旅长韦杰曾经担任过这个团的领导,有着深厚的感情,连以上干部,他也很熟悉,而且这个团齐装满员,是响当当的6纵第一大团。实在舍不得给18旅,他提出将本旅的5团与老1团互换,18旅忍痛割爱,毕竟韦杰的资格比王近山还要老。
101团前身为1939年11月由国民党冀察游击第2路第2师范子侠部和宗凤洲藁城游击队合编组建的八路军129师平汉抗日游击纵队,1940年5月改编为129师新10旅29团。1941年10月,调入太行6分区,分编为武安、邢台、沙河地方武装。1942年9月,又合编为分区基干团。1945年夏,改称第41团。同年8月,编入韦(杰)支队,11月改称16旅47团。该团是老部队,作风好,战斗力很强,是军、师主力团。
102团前身为1943年9月由磁县、武安、邯郸独立营合编组成的太行5分区磁武邯独立团。1945年夏,改称第48团。同年8月,编入韦(杰)支队,11月改称16旅48团。1947年11月,为建立大别山基干武装力量,48团调归鄂豫军区4分区。1948年8月,6纵在方城整训时重建48团。1949年2月,老48团归建与新48团合编为34师102团。该团由地方武装升级而来,实力较弱。
34师具有英勇顽强、机智灵活、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,执行命令坚决,不打折扣,擅长纵深扩张,在荣誉面前老实本分。解放战争中,该师部队先后转战鲁豫皖、奋战鲁西南、跃进大别山、驰骋中原、会战淮海、强渡长江、直出浙赣线、进军大西南,征程3万余里,足迹遍及11个省,先后参加了陇海、定陶、豫北、鲁西南、襄樊、淮海、渡江、成都等战役、战斗百余次,歼敌5.7万余人,较好地完成了党和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和各项工作任务。
1948年8月,刘伯承、陈毅、邓子恢、张际春关于中原部队战力和整训工作致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到:“6纵第16、第17、第18三个旅各两个团,人数、武器一样有些减少,但元气与战力尚能保持,襄阳战役当有提高。其16旅战力甚强,其余次之。”这是野战军首长对16旅的充分肯定。
在定陶战役中
1946年8月底红股网,国民党郑州和徐州两个绥署出动14个整编师(军),分东西两路钳击鲁西南我刚结束陇海线作战的晋冀鲁豫野战军,敌30万对我5万,气焰十分嚣张。刘邓决心集中优势兵力,一举吃掉西路敌整编第3师,粉碎敌人进攻。6纵副司令员王近山立下军令状,要求承担最艰巨的任务,坚决打!敌整3师是蒋军嫡系部队,下辖第3、20旅,全部日式装备,十分骄横。
根据机动防御、诱敌深入的原则,16旅奉命在纸坊阻击敌人。8月30日,48团首先与敌交手,显得有些吃力。旅长韦杰调红军团46团1营接替48团阵地,团主力在东面之白茅集做预备队,48团和47团置于左右两翼。31日8时,敌人在炮火掩护下,向纸坊扑来,我放敌到150米突然开火。敌人并未慌张,继续猛攻,以密集的队形冲上村南华西堤。我坚守阵地的1、3两连一面顽强抗击,一面实施反击,战至14时,已打退敌8次进攻。敌师长赵锡田严令20旅59团迅速拿下纸坊,以便继续东进。敌团长向介江也红了眼,拔出手枪,站到冲锋队形里督战,驱动士兵往上冲。16时,敌一个团的兵力从南、西、北三个方向同时向我1营阵地猛攻,纸坊在敌强大炮火轰击下成了一片火海。形势危急,46团调9连前来增援。战斗中,2连副连长范新华抱着机枪朝敌群横扫,当场击毙敌团长。敌人顿时大乱,我军趁机反击,将敌压出北门和西门,至18时,全部恢复了纸坊阵地。此战,46团毙伤敌团长以下300余人。王近山闻报后,连说三个“好”。
◆在定陶战役中,我军向大杨湖被围敌军猛烈射击,图为大杨湖战斗中的16旅机枪阵地。
当日晚,为继续诱敌深入,46团撤出纸坊,向东北转移。敌整3师被我示弱的假象所迷惑,误以为我军溃退,愈发骄横,继向大张集和安陵集进攻,遭我6纵17旅顽强阻击而不得,被迫进至定陶以西大杨湖、大黄集我预定战场。其师部位于天爷庙,3旅位于大黄集、周集地区,20旅位于阎寨、大小杨湖、方车王地区。
9月3日晚,我6纵正式打响对大杨湖之敌20旅59团的进攻。该团是整3师的主力团,号称“老虎团”,战斗力很强,一路东进虽遭我连续阻击,但并未伤筋动骨。团长向介江被我击毙后,副团长吴耀东代理团长。整3师以大量火器加强,配置于防御要害部位。
攻击发起后,16旅46团先后攻占了大杨湖东北的肖寨、马府,俘敌一部,47团攻占了后张集。接着46团和48团合击后田海,由于夜间联络不畅,延误了攻击时间,守敌稍做抵抗就逃回大杨湖。4日黄昏,16旅占领了苑寨,友邻18旅也拿下了马庄,至此,大杨湖外围全部据点被我攻克。当夜23时30分,46团从大杨湖东北角发起攻击,顺利突破了外围,2连一度冲入村内,但主力被敌59团猛烈火力所阻。47团在接敌运动中迷失方向,与旅指失去联络,便在村西南角发起进攻,其2连也打进了村内。由于敌防御严密,火力较强,加之旅预备队48团未能按时到达预定位置加入战斗,战至5日拂晓,部队伤亡很大,无力巩固阵地,遂撤出战斗。此时,援敌整41师、11师等正向整3师靠拢,情况极为紧迫!
9月5日,6纵决定18旅附17旅49团担任主攻;16旅48团实施警戒,旅主力位于村北相机组织进攻;17旅为预备队。午夜前,6纵再次全线发起攻击。18旅52团从村北杀进村内,遭敌多次反扑和火力拦阻。为粉碎敌人反扑,巩固和扩大突破口,16旅主动以46团1营从村东北角加入战斗,向敌猛攻,将敌压至村西。敌59团见我来势勇猛,即集中兵力固守待援,依托房屋、地堡,对我猛烈射击。我各主攻团伤亡都很大,阵地反复得失,打得难解难分。
为速歼大杨湖守敌,保证战役全胜,6纵于9月6日凌晨5时,向大杨湖发起最后总攻。16旅主力由村东北角加入战斗,46团的1、2两营的营长先后英勇负伤,副政委唐明春亲率两营向西南方向实施勇猛突击。该团打村落战很在行,挖墙掏洞,速度惊人,迅速突破了敌阵地。47团3营采取远距离投弹方法压制敌火力,掩护突击队7连打开了突破口,占领了敌前沿防御阵地,俘敌60余人。随即,各部队投入纵深战斗,机动灵活地实施穿插分割,与敌展开逐房逐院的争夺。46团副政委唐明春带3连连长郎成寿和警卫员等几人冲入敌阵,攻占了一个院落。接着他手持马步枪,携带12枚手榴弹,只身一人爬上一座高屋房顶,以政治喊话和投掷手榴弹相结合的手段,迫使龟缩在另一院落内的敌59团团部人员缴械投降。战后,这位不怕死的副政委,被任命为46团的团长。
9月6日8时,16旅与18旅在村内会合,大杨湖守敌被我全歼,16旅俘敌491人。59团被打掉,整3师阵脚大乱,师长赵锡田仓皇率残部南逃,我军立即展开追击。47团追至纸坊,在友邻协同下围歼了敌援军整41师1个营。48团分两路追击,协同友邻歼灭了逃至大李寨敌整3师师部及直属队。7日8时,47团和48团又围歼了逃至三村集附近之敌,至此,16旅在追击战中俘敌1000余人,定陶战役胜利结束。
此役,创造了中原我军首次全歼敌一个整编师的范例。16旅先后参加大小战斗10余次,歼灭敌整3师主力59团团直及两个营,击毙敌团长,俘敌近2000人,为保障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汤阴攻坚战
1947年4月初,6纵围攻汤阴。汤阴为历史名城,国民党军豫北重要据点之一,城墙高10米,底部宽20米以上,工事较为坚固。守敌为“东陵大盗”孙殿英之暂编第3纵队及地方反动武装万余人,自恃粮弹充足,防御体系完备,拒不接受我军劝降。
4月6日,6纵初攻汤阴受挫。纵队首长根据敌防御特点和初战教训红股网,将攻城重点置于东北角,决心首先夺取对我危害最大的外围据点张庄,建立攻城出发阵地。16旅受命夺取张庄,决定46团从村北主攻,48团从东北角助攻,47团为二梯队。48团是个新团,战斗力相对较弱,全团才八九百人,一直没有打过大的战斗,这次赋予助攻任务,作战准备非常认真细致,并请求旅配属了1门山炮和1个工兵排。
此前,46团首攻张庄失利,这次再攻也憋了一肚子火。团长唐明春决心坑道爆破,令工兵悄悄地把坑道挖到寨墙底下,放了两口棺材,塞满炸药。48团团长李耀光和政委张志亲自观察地形,决心用山炮近距离轰击的办法打开张庄。炮兵把山炮隐蔽推到距离寨墙只有几十米的地方,工兵和突击队员都潜伏好,准备了梯子、门板和沙袋。
15日黄昏,6纵再次发起攻击。战斗打响后,46团方向两声震天的巨响过后,张庄的寨墙却没有被炸塌,原来是工兵测量失误,坑道没有挖到墙根底下。唐明春气得大骂,46团再也丢不起人了,于是下令冲锋。突击队遭到敌猛烈的拦阻射击,无法逾越火网,攻击被迫停止。助攻的48团方向,团政委张志指挥抵近的山炮瞄准寨墙,3炮就摧毁了寨墙上的3个火力点,工兵随即靠上去爆破,寨墙被撕开一个个豁口,突击队一下子就冲进了张庄。16旅旅长尤太忠即令46团从48团突破口进入,两个团如两把利箭,迅速向庄内发展,一举拿下张庄,俘敌200余人。张庄失守,孙殿英大为恐慌,急电求援。敌4个半旅从新乡北进,16旅随6纵南下协同3纵打援。20日,6纵北返,继续围攻汤阴。
张庄与汤阴城郭之间有700米开阔地,完全在敌火力控制之下,且遍布地雷。为缩短运动距离,减少伤亡,16旅挑选了150名优秀射手封锁敌人枪眼,掩护部队进行土工近迫作业。经过10余夜的艰苦奋战,全旅构筑了30个地堡、15个炮阵地、3000余米的交通壕和地道。同时,发起群众性的扫雷运动,筹集了大量越壕、登城器材,并组织部分火炮以直瞄射击摧毁敌壕外地堡,逐步扫除了攻城障碍。
◆解放军战士在汤阴城头留影。
4月30日,我军部署攻击,16旅奉命在城东北角突破,46团为主攻,48团在南侧担任助攻,47团为二梯队。我军集中大小火炮60余门编成3个火力队,由16旅参谋长赖光勋统一指挥,集中使用在城东北角主要方向。黄昏时分,我军猛烈的炮火射击城东北外壕地堡。预先隐蔽在地道内的46团1营和48团一部,在距敌约7米处拆开洞口,突然跃出,用长竿炸药包强行爆破,连续炸毁敌碉堡工事,一举攻占了东北角城壕外沿阵地。
5月1日晨,守敌在火力掩护下,通过地道向我疯狂反扑,我前沿部队依托敌之工事,以短促猛烈的火力杀伤敌人,连续打退敌11次冲锋。46团3连英勇顽强,纵队予以火线记大功一次。18时,我总攻炮火打响,各种火炮以准确猛烈的火力在东北角城垣炸开了一个约20米宽的缺口。担任突击任务的46团9连1个排和友邻17旅49团1营由于缺乏步炮协同作战经验和过于兴奋,未待炮火延伸,即提前发起冲击,遭敌我双方火力杀伤,死伤遍地,挫伤了初攻锐气,暴露了主攻方向,也使敌掌握了我“先打炮,后爆破,然后冲锋”的规律,给攻城造成了困难。为此,16旅及时采纳了46团团长唐明春提出的“改变战法,在炮击、工兵爆破后,步兵不上去,继续炮击杀伤敌人,等时机成熟了,步兵再登城”的建议,实施不规则的火力急袭和工兵爆破,反复多次,迷惑了敌人。46团3营趁敌惶惑无措之际,突然发起冲击。9连突击班班长薛京洲率领全班最先登上城垣,11连和10连也相继登城,迅速夺占了敌人的工事和碉堡。敌副司令刘月亭亲自督战,集中数倍于我的兵力,采取“羊群”战术,向我连续反扑,企图夺回城垣。46团3营与敌奋战1小时之久,巩固了突破口。为扩大战果,1营和2营加入战斗,乘势向两翼扩张。1营2连打敌反扑时,使用了燃烧手榴弹,借着爆炸的火光,战士们发现敌人太多了,打了半天,黑漆漆的只知道敌人火力猛,不知道前面的敌人竟有上千人,人挨人,人挤人,人推人,简直如一面人墙。我军的机枪立即横扫过去,大量杀伤了敌人,打的敌人一片混乱。此时,二梯队47团1个营也冲了上来,唐明春令其扑向北关,策应17旅登城。友邻部队在西关也炸开了城门,一举攻入城内。随后,47团主力和48团也投入纵深战斗。我军各部穿街破墙,勇猛冲杀,经一夜激战,守敌大部被歼。5月2日拂晓,残敌向城东南突围,被我18旅一网打尽,俘获敌酋孙殿英、副司令刘月亭等。至此,战斗胜利结束。
汤阴攻坚战是6纵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攻坚作战,16旅出色地完成了攻城任务,共俘敌2317人,缴获各种火炮25门,轻重机枪164挺,长短枪1563支,战马150匹。特别是46团,在最后攻城时,以伤亡不到150人的代价,取得了毙伤敌800余人,俘敌857人的重大胜利,受到了纵队通报表扬并荣记大功一次。
血战大王庄
1948年12月6日,淮海战役我军向敌黄维兵团发起总攻。中野6纵和华野7纵、陕南12旅组成南集团,由6纵首长统一指挥,负责攻歼双堆集以南之敌。
9日,华野7纵以20师和19师同时展开对大王庄、小王庄的攻击。大王庄位于黄维兵团核心阵地双堆集南侧2里,是个40余户人家的小村庄。拿下大王庄,就能直接攻击敌核心阵地。守敌为18军118师33团(欠第1营),该团被称为“老虎团”,全部由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,作战凶狠顽强。
◆反击大王庄的16旅勇士准备出发。
当日晚,20师浴血拼搏,首克大王庄,俘敌700余人,以59团担任守备。10日0时,敌集中炮火向大王庄实施猛烈的火力反击,59团伤亡很大,大王庄被敌占领大部。中野6纵首长为对付敌人的反击,调16旅46团加强华野7纵,7纵将该团拨归20师指挥,于l0日拂晓前进至周尹庄东侧交通壕内集结待机。此时,19师攻击小王庄阵地未得手,控制前沿与敌对峙。
前来增援的46团决定以政委钟良树带2营作为预备队,待机由西向东参战。团长唐明春与59团团长组成联合指挥所,由参谋长张超带1、3营恢复大王庄,并在前线统一指挥两个团的部队。
10日7时,敌18军军长杨伯涛将118师堪用兵力悉数调上,连同11师1个团,在18军全部炮火和85军野炮营及7辆坦克的支援下,分3路向大王庄反击。我59团渐渐不支,被迫后撤,通向大王庄的交通壕被撤退部队堵塞。
8时,46团1营在营长高俊杰、教导员左三星带领下进至大王庄南侧水圹附近时,敌已全部占领大王庄。1营当机立断,趁敌立足未稳,以3连顺水沟,2连在其右向敌展开反击,一举攻占了村西南角。由于敌兵力数倍于我,无法继续向纵深发展。46团令3营从1营右翼加入战斗,迅速夺占了村南阵地。敌随即在飞机、坦克支援下拼命反扑,成百上千的炮弹倾泻在村内,大王庄笼罩在浓密的硝烟和尘火之中,使人窒息地透不过气来。敌我双方的步兵在烟雾中冲过来、扑过去,逐屋逐户地争夺着。战斗异常激烈,各种枪声、手榴弹爆炸声、士兵喊杀声响彻天穹。敌我双方均伤亡惨重,46团有的连损失过半,有的达2/3,10连的干部全部伤亡,9连的副连长和3个排长均牺牲。大王庄西南侧一、二百米长的壕沟都成了血沟!46团死顶不退,团指离敌不到200米,营指紧靠部队后边。战至15时,46团接连打退了敌步、炮、空、坦联合发起的10余次攻击,战场暂时处在犬牙交错的对峙状态。
16时,敌又拼凑了2个营的兵力,在飞机和优势炮火的掩护下,并以坦克火力袭击、履带碾压相配合,疯狂向我阵地反扑。46团没有反坦克兵器,敌坦克肆意冲撞,进至我阵地后侧,1、3营被敌分割。团党委紧急号召部队:“要发扬红军团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,攻如锥,守如钉,誓与大王庄阵地共存亡!”干部战士不为强敌所吓倒,用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与敌展开顽强搏斗,用点燃的高粱秆对付敌坦克。工事被毁就用敌尸堆垒;弹药打光,就用刺刀和圆锹与敌肉搏;干部伤亡了,战士就自动代理指挥;建制打乱了,就自动组织起来。黄昏时分,我各部因弹药耗尽,相继退至庄外沿坚守。46团9、10两连被截留在庄内,只剩下10余人,仍顽强战斗,阵地始终未丢。敌18军反扑部队也精疲力竭,伤亡殆尽,无力继续冲击。
当日20时,我预备队46团2营投入战斗,在1、3营及20师59团1营、60团等部队的配合下,迅速歼灭了突入之敌,恢复并巩固了大王庄全部阵地,残敌逃向双堆集。
大王庄争夺战,是16旅成立以来,第一次经受敌步、炮、空、坦的联合进攻,其战斗之激烈,时间之持久,部队伤亡之大实属空前,仅46团主攻第1、3两营伤亡就达800余人。这场战斗,是歼灭敌黄维兵团的最惨烈之战,成为我军恶仗、硬仗的典型。大王庄附近守备小王庄阵地的敌85军23师67团官兵自始至终都在目睹着这场惨烈的血战,看到我军把“老虎团”全部拼光后,敌团长把望远镜一丢,沮丧地说:“弟兄们,莫打了,咱们投降吧!”这话正对了下面官兵的心思,当晚该敌一个整团就向华野7纵缴了械,小王庄不战而克。
二野劲旅新征程
1950年12月,34师随12军出川北上,抗美援朝。102团留在重庆,担任警备任务,后来编进重庆市公安总队。同时将36师106团调入,以补齐建制。1951年3月,34师入朝,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、金城防御战、上甘岭战役、东海岸防御。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战中,涌现出一级爆破英雄、特等功臣伍先华(100团2连3班班长)。同年12月,106团改番号为102团。
◆毛主席视察34师高炮3连。
1954年4月,34师凯旋回国,驻浙江金华,随军担负华东军区机动作战任务。同年夏,组建师属炮兵315团(1969年改称炮兵团)和坦克自行火炮239团(1967年调归坦克9师)。1955年1月,师炮兵315团奉命开赴浙东前线,配属20军60师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。1960年3月14日,毛主席途经金华,视察该师高炮营3连,亲切教诲官兵“要好好学习,要艰苦朴素”。1961年12月,该师移防苏北。1961年至1964年,34师100团2连副连长郭兴福在上级帮助指导下,创造了一套先进的军事训练教学方法,受到了毛主席、叶剑英元帅及总部首长的高度赞扬,经毛主席批示,郭兴福教学法在全军推广,由此开展了轰轰烈烈的1964年全军大比武运动。1967年8月,34师随12军入皖执行“三支两军”任务,进驻淮南、六安地区。1976年4月,该师撤离安徽,回防苏北。
1985年9月,在百万大裁军中,这支二野主力部队整编为北方乙种步兵师,撤消了101团,调进原35师103团(即襄阳特功团)。此时,34师已汇聚了原6纵各旅的主力团,被誉为“小12军”。1988年10月,该师由苏北移防皖东。1990年2月,中央军委追授该师炮兵团政委杨崇元“模范团政委”荣誉称号。1991年11月21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军委主席江泽民在滁州检阅了该师部队,看望了102团1连全体官兵,给该连题词:“尊干爱兵,团结奋进”。1连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著名爱兵模范王克勤生前所在连,1990年12月被中央军委授予“尊干爱兵模范连”荣誉称号,是我军著名英模连队之一。
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,这支部队涌现出一大批英模单位和个人,如“军事训练先锋连”“尊干爱兵模范连”“王克勤排”“基层安全保卫工作模范连”“神炮班”和“甲等杀敌英雄”杨富俊、“爱兵模范”王克勤、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”伍先华、“模范指导员”许守猛等。培养造就了上百位高级将领及省军级以上干部,如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刘震上将、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韦杰中将、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上将等。
本文为《党史博采》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维权支持: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
翔云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